继HPV疫苗之后,科学家开始攻克EB病毒引发的癌症
http://pic.biodiscover.com/files/y/xq/201512111627425126.jpg日前,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投入巨资启动抗癌“七大挑战”,其中就包含了根除由EB病毒(EBV)引发的癌症。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列入挑战名目,旨在通过疫苗预防、免疫诊疗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解决EBV感染致癌问题。
EBV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一种感染最广泛的疱疹类病毒,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致癌病毒。作为病毒界感染规模最大的种类。平均每20个成年人中就有19个人携带有EBV。EBV主要通过唾液、血液传播。
EBV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增殖,感染B淋巴细胞后,经由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于人类淋巴组织中。多数人的健康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潜伏的病毒库终究是一种威胁。
一旦受到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其他致癌因素的刺激下,有一些病毒携带者会复发感染,甚至于导致癌症。
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会新增20万EBV感染致癌病例,已有超14万死亡病例。EBV引发的癌症主要由淋巴瘤、喉癌、鼻咽癌以及胃癌。其中,鼻咽癌易见于黄种人,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国家致癌率相对较高。一些科学家认为EBV致癌病例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也正因为这种地域性,这个于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的EBV病毒并没有引起很大的研究共识。http://pic.biodiscover.com/files/i/94/201512111627034460.jpg
从HPV到EBV,科学家们表示研发疫苗有望预防病毒感染
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主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首席科学家、癌症“七大挑战”科研工作者之一 Sir David Lane教授认为,掌握病毒致癌机制有助于科学家们找到预防和诊疗方法。如果科学家们能够找到类似的疫苗预防方法,那么就能通过疫苗从根源上防止淋巴细胞受到感染。
EBV疫苗的研发将作为第一个疱疹类疫苗,有着重要意义。人类与病毒的抗战已经多年,无论是研制病毒疫苗还是治疗病毒感染,都已经有成功案例,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易感染皮肤黏膜,引发宫颈癌、直肠癌、肛门癌等,其中尤以威胁女性健康的宫颈癌为甚。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增宫颈癌病例,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死亡率有增长趋势。为了拯救女性健康、遏制宫颈癌蔓延,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了疫苗研发工作。作为全球第一个肿瘤疫苗,2012年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制出的HPV疫苗获FDA批准上市。
但是,HPV与EBV病毒存在很大的差异。HPV疫苗的成果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照葫芦画瓢得研制出EBV疫苗。而且,“七大挑战”领头科学家之一Alan Rickinson教授认为,EBV疫苗之所以多年来进展不大,可能是因为缺乏有力的政治意愿和来自于制药行业的支持。
挑战重点:为什么EBV致癌因人而异?
大多数癌症由病毒引发,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多数人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防御病毒,而一些人不能消除感染引发了癌症?南安普顿大学Emma King教授表示,这一差异可能与一些关键因素有关——包括病毒、生活习惯、遗传及其他致癌因素。
Lane教授强调,除了疫苗,还需要找到其他方法应对EB病毒。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病毒易导致的癌症种类,但是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癌症与该病毒有关。虽然研究病毒已经多年,但是Lane教授认为,针对EBV病毒需要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King教授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检测新方法加强免疫系统防御癌细胞生长的效果。她主张,治疗病毒性癌症需要多种治疗方法齐头并进,因为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例如,一些患者可以接种含有治疗药物的疫苗,一些患者则需要接受化疗等等。
关于EBV及其他病毒的研究已经有50多年历史,但是故事才刚刚开始。病毒并不是威胁健康的唯一因素,我们的基因、环境也将是科学家及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因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