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jjer 发表于 2016-9-16 20:58:28

寨卡再暴发,如何预防?

新加坡寨卡病毒确诊病例(其中包括中国人)激增的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寨卡病毒的关注。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是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病原体的亲戚。黄病毒以前也被称为是虫媒病毒,是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埃及伊蚊(登革热的主要虫媒)和白纹伊蚊等伊蚊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现有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也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被传染的。所以,防蚊灭蚊是防控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措施。寨卡病毒并非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由于对寨卡病毒的长期忽视,以至于人们一直认为寨卡病毒只能通过蚊虫的叮咬而传播。但实际上,寨卡病毒感染至少存在着蚊虫叮咬、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和输血传播等4种传染途径或者潜在的传染途径。只是在这些途径中,蚊虫(主要是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传染的主要方式。母婴传播也是得到公认的寨卡病毒传播途径。据报道,围产期孕妇感染,可在生产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怀孕期间病毒可由母亲传给胎儿,即宫内传播,传播方式尚待研究。乳汁中也可检测到寨卡病毒的核酸,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母乳喂养导致感染寨卡病毒的报告。一般认为,寨卡病毒在胎儿期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脑及眼睛,往往造成脑发育障碍而致小头畸形,以及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性传播也是已经被证实的寨卡病毒传播途径之一。寨卡病毒通过性传播的假设是由科学家福伊(Foy)及其同事首先提出的,他们在塞内加尔东南部2008年的疫情中证明了1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妻子是由性传播被感染的。另外,Musso及其同事在病人的精液中检测到了较高含量的寨卡病毒RNA和拷贝,同时利用PCR技术在血液中并未检测到寨卡病毒,这一结果支持了寨卡病毒可通过性传播的假设。输血也可能是寨卡病毒传播的潜在途径之一。因为在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期间,人们发现在无症状献血者血液内可检出寨卡病毒的RNA,因此输入这些人的血液,存在传染寨卡病毒的风险。所以,呼吁我国血站等相关部门,应该对来自寨卡病毒感染疫区的人群进行管控,建议他们在可能的感染期内不要献血。同时,应该为输血部门及血库配备寨卡病毒检测试剂,严防寨卡病毒通过输血传播。一般认为,人体在感染寨卡病毒后,病毒可在体内存在1周,有报道称寨卡病毒在尿液中可存在更长时间,而在精液中寨卡病毒可能存在的时间长达2个月,这也可能与生殖系统存在免疫豁免屏障有关。避免前往疫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前曾有报道,说北京今年已经出现了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但据介绍这三人均有前往美洲疫区国家的旅行史,因此,这3人应该是美洲型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但是,现在新加坡的疫情却可能不是美洲型而是亚洲型寨卡病毒的变种。从目前的资料看,这个寨卡病毒的变种,可能比较危险,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新加坡于今年5月13日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8月27日发现首例本土感染病例。截至9月5日,新加坡的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数已增至258人,按照发病患者占感染者20%的概率计算,新加坡此次寨卡病毒感染者应该在千人以上,甚至更多。而且,这些患者中还有大量的中国人,可见中国人是这个新加坡变种寨卡病毒的易感人群之一。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立即管控来自新加坡等东南亚寨卡病毒疫情的人员,对我国公民发布旅行警告和安全指引。那么,如何来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呢?目前,对寨卡病毒尚无有效的疫苗,也无特效的预防药物,不前往新加坡等疫区国家旅行,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必须前往这些疫情国家,避免蚊虫叮咬则是预防寨卡感染的重中之重,可以采用穿浅色衣服、使用防蚊水等方法。住在这些地区的人,则应该及时清理积水,喷施杀虫剂等措施防蚊灭蚊。但是,由于寨卡病毒还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尿液、精液和泪液等体液中,其还可能通过性行为、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甚至有通过输血传播的潜在风险,所以个人认为仅仅防蚊,可能对寨卡病毒的预防力度还不够。虽然目前人们对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了解不详,但黄病毒属病毒一般不耐热、不耐酸,60℃高温以上持续30分钟就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也可灭活。所以,对可能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该消毒,以消灭潜在的寨卡病毒。也就是说,因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主要还是要通过避免接触寨卡病人及感染者来实现。来源:
[*]【报纸名称】人民政协报【报纸日期】2016-09-14
[*]作者:王月丹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寨卡再暴发,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