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打印本页]
作者:
wwwkkk83
时间:
2015-12-22 15:57
标题: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在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八项抗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
标本要求:
人血清或EDTA、肝素或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浆,待测的患者血清样本可于2-8°C贮存14天,稀释后的样本需在一个工作日内检测。
临床意义: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侵犯上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引起坏死性炎症,这可导致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在母乳喂养婴儿和低龄儿童中。该病传染性强,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大约90%的成人感染过。虽然感染RSV后可产生具有中和作用和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体,但是再次感染仍很常见。
腺病毒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世界上6%的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血清型1-39所引起的,血清型40和41可引发胃肠炎,是继轮状病毒之后导致幼儿胃肠炎的第二大常见病原体。腺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或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天中,排泄物中的病毒含量最高。抗腺病毒不同血清型抗体之间有较强的交叉反应。该检测系统中所提供的基质含腺病毒3型,也适合用于检测抗其它血清型抗体。抗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最早出现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可持续存在2~3个月。
流感是一种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咽炎、发热、重度不适和普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幼儿中还可出现胃痛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流感主要在寒冷的季节流行,潜伏期为1-5天。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可分成A、B和C三型。病毒衣壳糖蛋白是流行病学相关的主要抗原。在A和B型中,此抗原为血液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能力很强,因而一次流感病毒感染不会产生终生免疫。对于高危人群(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或老人),可在流感流行季节开始时用相关的病毒株进行免疫,但这也只对所使用的亚型具有保护作用。抗流感特异性的IgM抗体最早可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2~3个月。
副流感病毒分布于世界各地,约35%的儿童和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在严重病例中,可引起假膜性喉炎。在成人中感染副流感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经常伴有发热。副流感病毒感染可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在晚秋至第二年春天之间。副流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针对副流感病毒各型的抗体之间有交叉反应,可通过比较抗体滴度进行区分。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一种最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细胞,不含坚硬的细胞壁,因而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基本没有疗效。目前人类中已发现了12种支原体属。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可通过气溶胶引起,人类是该病原体的唯一宿主。急性感染(间质性肺炎或长期的气管支气管炎)常见于5到15岁的年轻人中。人与人之间密切的接触可加速支原体的传播。感染后经过10-20天的潜伏期后,可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发热和头痛等症状。另外,在一些病例中还可出现咽喉炎和中度的耳部疾病,但大部分的感染无任何症状。也可发生再次感染。组织学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可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上。如果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由表面的脂蛋白(粘附素)介导细胞间的粘附。粘附素也是一种抗原。感染后1周可出现IgA和IgM型抗体,数周后可出现IgG抗体滴度升高,并持续数月。抗肺炎支原体可与其它支原体属发生交叉反应。在鉴别诊断时,须排除肺炎衣原体感染、病毒性肺炎、鹦鹉热和Q热。
嗜肺军团菌是一种胞内兼性短杆菌。嗜肺军团菌可攻击肥大细胞并在其内繁殖,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了解其致病机制。军团菌感染首次于1976年在美国发现,大约4000名参加费城美国军队会议的退伍军人中有182人发病,表现为由嗜肺军团菌感染所引起的多源性、坏死性肺炎(军团菌病),累及肺部及其它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肾脏或肝脏。免疫力低下或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特别易感,致死率可高达20%。军团菌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公共场所及医院中的冷热水系统、冷却塔和空调设备中的加湿器以及漩涡浴室均可成为传染源。嗜肺军团菌性肺炎可在世界范围偶发或流行。嗜肺军团菌也可导致一种非常罕见的非肺炎自限性疾病――庞提雅克热。
嗜肺军团菌血清型1在人类最常见,但也有各种军团菌属的混合感染。偶尔,嗜肺军团菌可与其它军团菌、拟杆菌属、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假单胞菌属发生交叉反应。细菌培养是检测嗜肺军团菌的金标准,但仅30% 感染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为此,血清学指标在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抗体的标准方法。
肺炎衣原体,引起10%的感染性肺炎,其感染遍及全世界,在50%的成人中可检出抗肺炎衣原体抗体。通常在初次感染肺衣2~3周后出现IgM抗体,并可持续2~6个月。在出现IgM抗体后的3~5周患者体内的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bbs.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