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Cell子刊:纠正HIV研究对象,看看你做对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ghx0123    时间: 2016-2-18 19:55
标题: Cell子刊:纠正HIV研究对象,看看你做对了吗?
本帖最后由 ghx0123 于 2016-2-18 20:10 编辑

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源自血液的T细胞能够抵抗HIV感染中的主要死亡通路。对HIV最敏感的其实是淋巴组织T细胞,正是这些细胞的死亡导致HIV感染发展成艾滋病。

虽然98%的CD4 T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但HIV研究大多使用血细胞。研究人员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血细胞的确更容易获取,但却不能体现淋巴组织细胞的全部生物学特性,因此应当用淋巴组织T细胞研究HIV的致病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HIV是一种淋巴组织疾病而不是血液疾病,”文章的资深作者Warner C. Greene说。“人们应该着重研究淋巴组织中的HIV感染,那里是病毒复制和扩散的地方。用血细胞研究HIV可能遗漏重要的生物学机制。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局限于源自血液的细胞,就无法发现HIV感染的主要细胞死亡通路。”

Greene实验室此前的研究显示,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pyroptosis)是HIV感染中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毒入侵静息细胞失败之后,其他细胞通过IFI16蛋白检测到残留的DNA片段,并在防御系统中触发多米诺效应,最终启动细胞死亡通路pyroptosis。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血液CD4 T细胞对这一通路是有抗性的。这些细胞处于更深的静息状态,病毒难以感染它们。此外,血细胞的IFI16蛋白也比较少。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pyroptotic应答根本不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血液T细胞与淋巴组织一起培养的时候,它们表现得更像淋巴组织T细胞。换句话说,血细胞接触淋巴细胞之后也会对pyroptotic通路敏感。研究人员认为淋巴组织可能释放出某种信号,对血液T细胞产生了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血细胞离开淋巴组织之后,可以恢复对死亡通路的抗性。这说明血细胞敏化需要持续的信号传导,信号中断之后其敏感性会很快丧失。研究人员正在鉴定这种信号,并尝试用小分子将其阻断。

科普: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一、病原:HIV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就已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毒株(M型、N型、O型和P型),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艾滋病病毒

二、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唾液、尿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HIV。
性接触传播
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性行为很容易造成细微的皮肤粘膜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血液传播
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母婴传播
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把病毒传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把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
三、全球感染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7月报道:
艾滋病毒仍然属于一个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迄今已造成3400多万例死亡。2014年,全球有120万[100-15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到2014年底,约有3690万[3430-41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2014年,全球有200万 [190-220万] 人新感染艾滋病毒。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影响最重地区,2014年有2580万 [2400-2870万] 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撒哈拉以南非洲还几乎占到全球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总数的70%。

来源:生物通  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bbs.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