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思洁
“这个问题到底该不该提出来呢?”在两院院士大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头发花白的院士稍稍侧过头,与坐在他身边的另一位院士轻声议论了起来。
不一会儿,这位年过古稀的院士向工作人员示意,他决定做下一位发言者。
“我是从来不在这种场合发言的。”拿过话筒,发言院士挺了挺身板,“但是这次,我有个疑问,也可以说是一个请求。”
这样的开场白,让不少原本在写字或看材料的院士纷纷抬起头,向发言者座位方向望过去。
“严格的网络监管,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讲,损失是非常大的。其实通过国外的一些网站,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给搞科研的人一点特殊的方便?”一口气说完这段话后,发言院士果断地放下了话筒。
会场安静了一秒钟,掌声四起。
坐在他身边的另一位院士接过话筒,高声地继续说道:“在没有比较和认识的情况下,我们想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面,想世界领先,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
语毕,在场的院士们“交头接耳”起来。
“我非常赞成这个意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次会议就相当成功了!”
“信息障碍太多,不仅对科学发展不利,对国家形象也不利!”
说话声越来越大,会场沸腾了。
这件让不少院士共鸣的“网”事,让记者不禁想起曾采写过的一篇报道。当时记者就感受到,科研网络监管时松时紧的政策,已经给科研人员带来强烈的不安。
在科研圈,网络监管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就国家安全而言,网络监管是必要的。但如果出于加快科技发展目的,是否可以对不涉及敏感内容的纯学术网站予以区别对待?
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考验着网络安全监管的管理智慧,更体现出新时期科技改革的操刀力度。但愿,让院士等科研人员纠结的“网”事,能真的成为往事。
《中国科学报》 (2016-06-02 第4版 科技盛会)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bbs.virolog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