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艾滋病毒传播似计算机病毒?那些有关HIV你不得不知的事 [打印本页]

作者: rentianyixu    时间: 2015-4-22 14:25
标题: 艾滋病毒传播似计算机病毒?那些有关HIV你不得不知的事
本帖最后由 rentianyixu 于 2015-4-22 15:39 编辑

中科院:石松生物碱具抗艾滋病毒等活性成分

     据悉,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赵勤实研究组与杨玉荣研究组合作开展了两个石松类植物生物碱全合成工作,并已完成一个生物碱全合成。同时,他们发现了新型抗艾滋病毒、抗流感病毒、抗乙酰胆碱酯酶化合物和抗糖尿病活性成分,其中若干活性成分正进行全合成、结构修饰及成药性研究。
     据介绍,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起源于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在植物系统中介于苔藓和种子植物之间。
     中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2600多种。其中,西南地区约有2000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77%,仅云南就有1500多种左右,占全国一半以上,因此云南素有“蕨类王国”之称。按经典分类系统,石松类植物包含于石松目,归属蕨类植物。但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石松类植物是独立于蕨类的植物系统。
     赵勤实研究组对西南地区特有蕨类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完成了11种西南地区产的石松类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构建了超过200个石松生物碱的化合物库,涵盖了目前已发现的石松生物碱结构类型,其中包括新骨架结构12个。


     该研究成果已在《有机化学通讯》《化学通讯》《四面体通讯》《欧洲医药化学杂志》《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最新研究发现艾滋病毒传播类似计算机病毒 尽早治疗为妙

      据报道,对艾滋病病毒(HIV)发展的最新模型发现HIV的传播方式类似于某些计算机病毒,并预测早期治疗是阻止发展为艾滋病(AIDS)的关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HIV专家和网络安全专家注意到HIV在体内传播的两种方式——通过血液和在细胞之间直接传播——类似于某些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和本地网络的传播,后者目的是感染尽可能多的电脑。这些专家密切合作创造了一个“混合传播”模型,后者精确的预测了重要的临床试验里病人从携带HIV病毒到发展为AIDS的过程。

     科学家们采用了伦敦17名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细节样本数据以证实这一模型,结果显示混合传播提供了HIV发展的最好解释,并强调了早期治疗的益处。HIV会感染CD4+ T细胞,后者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保护我们免遭疾病。随着HIV的发展,它会减少体内活跃的T细胞的数量,直到最终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个状态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写AIDS),也即艾滋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方针,也是英国政府正在遵守的,推荐只有在血液里T细胞少于特定水平时才开始进行HIV治疗。然而,最新模型预测这一治疗应该在感染后尽早治疗,以预防长期形成艾滋病。
  “血液里HIV细胞的数量总是相对较低的,我们的模型显示仅靠HIV在血液里的传播还不足以引起艾滋病。”研究合作作者、伦敦大学学院感染学和免疫学教授本尼•柴恩(Benny Chain)这样说道。“很有可能HIV在某个富含大量T细胞的地方获得立足点,例如内脏,它便开始利用细胞-细胞传输机制进行有效的直接传播。如果对感染患者开始治疗时HIV已经传播至富含T细胞的地区,那么阻止HIV在血液里的传播将无法阻止艾滋病的形成。我们的模型显示,完全阻碍细胞-细胞传输将能够阻止发展成为艾滋病,这强调了提出新疗法的需要。”

   
  这一模型是受到了HIV和计算机病毒之间相似性的启发,例如2008年首次发现的Conficker蠕虫病毒,它已经感染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军用和警用计算机网络,到目前为止仍很活跃。
   “HIV和Conficker蠕虫病毒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首席作者、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的张长旺(Changwang Zhang)这样说道。“它们都使用了混合的传播机制,能够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且非常难根除。我们的模型帮助我们揭示了这些重要的特性并预测了感染的过程。”
      张的导师、研究合作作者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的周师(Shi Zhou)博士表示:“尽管网络安全社区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以对付Conficker蠕虫病毒,但这个病毒仍无法被完全清除。我们希望对混合流行传染病的新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抗Conficker和HIV。”
     由研究高级作者、伦敦大学学院感染学和免疫学系的克莱尔•乔利(Clare Jolly)博士带领进行的先前实验室研究证明了某些药物能够比其它药物更有效的阻止HIV在细胞间的传播。然而,直接测量病人体内细胞间传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内部器官里。
   “利用这一最新模型,我们应该能够评估药物阻止病人体内不同类型HIV传播的有效性,”乔利博士解释道。“解释药物试验的结果从而理解什么药物有效以及为什么有效具有无比宝贵的科研价值。利用计算机模型来理解我们无法直接观察的过程在物理科学里非常普遍,这一方法了为很多基础理论提供了支持。我们的模型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细胞-细胞传播是HIV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希望在未来动物研究里可以直接展示这一点。”

两类艾滋病病毒被证实源自大猩猩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3月2日说,在4类已知的1型艾滋病病毒中,除了两类此前已知源自黑猩猩外,另两类病毒的“源头”是喀麦隆的大猩猩。
艾滋病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又分为M、N、O和P四个亚型,目前全球流行的是亚型M,感染超过4000万人。亚型N和P只在喀麦隆有个别病例,亚型O主要在中非和西非流行,感染者约10万人。此前的研究已显示,亚型M和N源自喀麦隆不同地区的黑猩猩群体,但亚型O和P的源头一直未能确定。2型艾滋病只局限于西非地区。
      法国、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喀麦隆、加蓬、刚果(金)及乌干达的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的排泄物样本,在喀麦隆的4个西部低地大猩猩群体中检测到了猿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病毒被认为可转变成1型艾滋病病毒。
      研究人员对这些猿免疫缺陷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它们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两群大猩猩的猿免疫缺陷病毒与人类艾滋病病毒亚型O和P“惊人的相似”,表明这两个病毒亚型源自喀麦隆大猩猩。负责这项研究的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专家马丁•佩特斯在一份声明中说,了解疾病“源头”对于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类感染风险至关重要。“很显然,黑猩猩和大猩猩身上都潜藏着病毒,它们有可能跨越物种传染给人,有潜力造成疾病大流行”。

黎明前的黑暗?新型长效艾滋病疗法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近期在Natur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报道了一种新型分子eCD4-Ig,有望在无需每日服用抗逆转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控制HIV。相比较已知的广谱的HIV抗体,这一分子能更为广泛地攻击HIV病毒株,且效果更佳。此外在40周的研究期间该分子还安全保护了猴子免受了一种HIV类似病毒的感染。

     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 S Fauci博士评论这一工作说:这一创新研究有望推动我们朝着两个重要的目标前进:长期防止HIV感染,以及持续缓解慢性感染患者体内的HIV。
      艾滋病作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一直以来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卡罗琳学院的国际卫生学教授汉斯•罗斯林在谈及HIV新数据时也表明现阶段预防传染是终结该病的关键。而在中国,HIV感染病例也是逐年上升,中国艾滋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蒋岩在其报告中汇报了中国的HIV的快速检测需求的现在,并表明了相似的观点。
早些时候,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可有效清除残留病毒的新型策略。关于HIV的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白时美施贵宝抗HIV新药Evotaz获FDA批准,而GSK的HIV药物多替拉维纳片,吉利德和强生合作的恩曲利匹替诺相继也在中国获批临床。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人员研发出诊断HIV和梅毒的手机智能配件。
      可见中外科学家对于HIV的检测和治疗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成果来推动HIV的治疗。或许艾滋病的治愈已经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了。


艾滋病新疗法:“细胞剪”切除感染区域的病毒
科学家们声称,他们距离创造一种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又近了一步。

     
     一组研究人员改造了一个由细菌使用的防御系统,他们培养这种类似剪刀的细菌机器来识别HIV病毒。
他们在测试中发现,这一技术能够彻底清除高达72%的HIV感染细胞中的病毒。
    一组研究人员改造了一个由细菌使用的防御系统,他们培养这种类似剪刀的细菌机器来识别HIV病毒。
CRISPR如何起作用?CRISPR技术能精确地改变基因密码中的靶标部分。不同于其他的基因沉寂工具,CRISPR系统以基因组的源材料为靶标,并会在DNA层面永久地关闭基因。DNA切割——又叫双股断裂——严格模仿自然发生的突变,比如在长时间阳光暴晒后发生的突变。但是与紫外线导致的基因改变不同,CRISPR系统在基因组中某个精确位点引发突变。在细胞机器修复DNA断裂时,它会清除一小片DNA。用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关闭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bbs.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