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来调查在啮齿类动物中诱发疟疾的疟原虫生命周期晚期阶段基因剔除后所引发的效应,相关研究或为后期阐明开发疟疾疗法的新型潜在药物靶点提供希望。
图片来源:Christopher D Goodman
目前临床上急需治疗疟疾的疗法,因为近些年来疟原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疟原虫的代谢过程对其发育来讲非常重要,同时其也作为新型的药物靶点,然而在蚊子和宿主动物中所发生的疟原虫的生命周期或许让研究人员很难对其进行研究。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重要代谢过程进行了研究,这种疟原虫会在啮齿类动物中诱发疟疾,而且其常常用作小鼠机体的研究,该疟原虫机体中所发生的代谢过程需要一种名为亚铁螯合酶的基因(FC基因),该基因能够帮其产生名为血红素的化学物质。
血红素合成对于伯氏疟原虫在文字中的发育,进而在啮齿类宿主之间的传播非常重要,但当在宿主血液中处于晚期阶段时并不必要;然而在两个阶段之间,伯氏疟原虫就会在宿主肝脏中经历一个发育阶段,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血红素的合成是否对于该阶段重要。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能够表达FC基因,并且在蚊子宿主中良好发育的伯氏疟原虫,同时还开发出了表达FC基因,但一旦感染小鼠肝脏细胞后FC基因就会缺失的疟原虫混合体,研究人员通过遗传工程化操作就能够使得缺失FC的个体表达荧光标记物,从而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有效鉴别。
缺失FC的疟原虫无法完成其在肝脏中的发育周期,这就表明,干扰血红素合成途径或许是一种靶向作用肝脏中伯氏疟原虫的潜在有效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物的相同方法或许还能够在其它基因中使用,这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鉴别出对疟原虫发育非常必要的其它代谢过程。利用荧光蛋白标记突变基因非常简单,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追踪在整个疟原虫生命周期,并且仔细剖析疟原虫在肝脏发育阶段的表型。
最后研究者表示,我们对血红素合成过程的分析就表明所开发的简单方法的强大,但这种方法或许还能用于研究别的基因以及其它疟原虫,未来或许能够扩散研究者的研究领域,比如对疟原虫生命周期中的关键免疫学阶段进行研究。
原始出处:
Upeksha L. Rathnapala,Christopher D. Goodman,Geoffrey I. McFadden. A novel genetic technique in Plasmodium berghei allows liver stage analysis of genes required for mosquito stage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es that de novo heme synthesis is essential for liver stage development in the malaria parasite.PLoS Pathogens (2017).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6396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bbs.virolog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