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等机构开展的关于H7N9患者病情恢复与多样性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成果。
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导致多人感染和死亡,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散发疫情,截止目前已经累计报道600多例确诊病例,200多例死亡病例,住院率高达99%,死亡率超过30%,虽然病毒传播目前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如果H7N9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就会造成大规模疫情。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多色荧光标记流式检测技术分析了H7N9感染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的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多种性免疫反应机制与疾病转归具有相关性,其中在确诊后2-3周即可恢复的患者体内存在着早期激活的、大量的H7N9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而那些住院时间较长(康复时间大于4周)的患者体内,其CD4和CD8 T细胞免疫应答和抗体应答则有滞后,此外,那些命悬一线的严重患者体内更是检测不到明显的T细胞免疫应答。该研究表明:感染者体内存在的记忆性CD8 T细胞对于抵抗新型的严重的流感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墨尔本大学副教授Katherine Kedzierska表示,本次研究发现一个新的疫苗构成要素,能保护人体不受所有新型流感毒株的影响。这也能帮助临床医生在较早时候判断病人的免疫系统能否应对病毒。据介绍,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一次注射终身有效的流感疫苗。英国《每日邮报》以“Is this the end of the flu season?”为题对此进行了介绍。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墨尔本大学的Katherine Kedzierska副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徐建青研究员。徐建青研究员简介: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科学研究部主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PI。担任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Plos One、中华医学(英文版)、中华预防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等杂志编委。1997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其后进入美国遗传与人类治疗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4年初回国开展工作,继续从事针对中国艾滋病毒流行株的疫苗研发、免疫策略探索、HIV/AIDS临床免疫学研究,并逐渐开展流感感染的免疫学研究。申请国际专利三项:一项为新型的艾滋病治疗策略“间歇疗法”,另一项为治疗性疫苗DermaVir、通用型流感疫苗方法。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2项、自然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各1项;并承担973课题。先后在Science、PNAS、Clin Infect Dis、Neurology、Biomaterials、AIDS、J Virol、EID等杂志发表SCI研究论文70余篇。
(本帖由中国病毒学自由学术论坛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病毒学自由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