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生虫] 首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解读与思考

[复制链接]

2205

帖子

2852

学分

3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16: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惊心问疾何自来

    ——首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解读与思考

    杨志俊 卢 艳 周鹏程

    日前,江苏检验检疫局、江苏省寄生虫研究所等部门联合报告了我国首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又名睡眠病(sleeping sickness),是由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临床表现以长期不规则发热伴有中枢神经损坏为主,患者后期长期处在昏睡状态,如不尽早及时治疗,则终至死亡。

    首次入侵引发关注

    有史以来,非洲就有这种昏睡病,14世纪时,阿拉伯旅行家记载了第一位昏睡病病例,旅行家去访问部落首领,可首领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直至两年之后去世,后来整个部落的人也都因昏睡病而死去;英国探险家、传教士利文斯通曾多次去非洲考察,他注意到非洲的牛被采采蝇叮咬过后会死亡,在探险旅行中也多次碰到昏睡病例,1857年他就推断出昏睡病病原体的携带者是采采蝇。

    历史上,非洲锥虫病曾发生几次流行,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几乎消失,之后放松了监测。1970年该病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2004年下降到不足2万例,但远没有达到被消灭的程度。近年来,随着赴非洲国家流行区野外狩猎、丛林探险旅游者日益增多,与非洲大羚羊、狮子等保虫宿主接触的游客暴露于采采蝇的机会随之增多,非流行区应警惕输入性非洲锥虫病感染者可能会日趋增多。此次非洲锥虫病首次入侵我国的公共卫生意义不言自明,引发了社会上对少见、罕见传染病的关注。随着中非合作增多,检验检疫要加大对援非、赴非务工人员包括锥虫病在内的热带病防治知识教育,对有非洲旅行史、虫媒叮咬史人员出现类传染病症状而临床诊断不明时,要提醒临床医生感染热带病的可能。

    病史溯源明晰诊断

    少见、罕见传染病发现有其偶然性,本案患者为45岁男性,2010年7月至今年7月期间曾四次由公司外派加蓬,在运输船上当过水手,经常出入热带丛林和河谷地带,有蚊、蝇叮咬史,今年7月回国后因发热、嗜睡伴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到医院就诊;8月5日,到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9月9日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锥虫锥鞭毛体,后确认病原体为布氏冈比亚锥虫,患者于9月15日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接受治疗。

    非洲锥虫病病史中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也正是“非典型”疑似信息,为明晰诊断提供了路径。纵然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就医时,也不会首先考虑感染热带病,但本案患者有较长时间的非洲丛林旅行史、虫媒叮咬史,热带病暴露机会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在基层医院诊断不明、常规诊治症状不改善的情况下,流行病学信息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当然离不开患者病史的陈述,也考量着医生的问诊技巧;同时,结合患者特有的昏睡以及精神改变等症状,经血涂片实验室检查,上海长海医院医师判断经验的确不一般,镜检未漏过病原体蛛丝马迹,患者感染非洲锥虫病得以明确。

    卫生检疫作用独特

    输入性传染病感染者往往是在入境较长时间后因病就诊、因症就诊时得以发现,本例罕见病“曝光”源于江苏镇江检验检疫局电话及时预警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前者信息来源则由该局在涉外劳务公司设立的输入性传染病监测点联络员报告,并希望卫生检疫能帮助妥善救治。

    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链式信息无缝隙、无中断传递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也是公共卫生风险得以控制的前提,卫生检疫当仁不让成为将与涉外单位、国际经贸行为关联的输入性传染病信息与《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家归口单位沟通的有效行业载体。本案中,劳务公司积极关注境外劳务人员国际旅行健康,碰到重大涉外传染病事件向卫生检疫求助,为传染病监测点发挥作用开了个好头。镇江局接到劳务公司报告当天即派人前往患者就诊的医院核实病情,取得诊断报告确认疫情后,当天即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通报了地方卫生部门和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同时积极协调收治医院,多途径联系特效治疗药物。本案中,检、企、医、研等部门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健康,在卫生检疫统筹下,以高度的职业素养保证应对输入性传染病长效机制常态运行,科学处置过程中多部门联防联控,共同为我国首例锥虫病预警处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同时,卫生检疫以确诊病例为载体,归属地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有效纳入卫生检疫体系,后续快速处置融入检疫技术元素,并及时牵头组织对患者所在劳务公司从加蓬回国、工作环境与之相近的同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干预,以防再出现类似病例。

    前瞻储备犹为未晚

    资料表明,采采蝇有30多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它的喙较长,向前水平伸出,雌、雄采采蝇昼夜活动,当刺吸昏睡病人或病兽血液后,锥虫进入其肠内大量繁殖,然后向口部转移进入唾液腺内,当再次叮人时锥虫随其唾液进入人体发病。

    此次非洲锥虫病输入敲响了警钟,但更需保持清醒。能否引起继发传播则依赖于媒介生物易感性和传播能量,我国无采采蝇分布,但部分地区有锥蝽分布,一旦美洲锥虫病输入我国,有可能造成局部扩散传播,其结果对部分人群的健康危害有可能是致命性的。由于我国对该病研究基础和防治经验缺乏,对锥虫病应尽快开展前瞻性风险评估,加强病原实验室与防控设备配置和保障,全面提升输入性寄生虫病研究、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非流行区输入性锥虫病患者能及时获得抗锥虫药物至关重要,除了卫计委外,笔者认为,质检系统也尽快建立我国少见、罕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储备,本案中储备药物来自WHO,如果检验检疫能够超先储备,显然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核心能力,其社会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

    《中国国门时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3 06:36 , Processed in 0.08598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