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诺奖得主“发红包”:10条黄金法则教你如何获“诺贝尔”

[复制链接]

105

帖子

76

学分

908

金币

VIP荣誉会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08:5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Richard J. Roberts(右)

4月2日,发表在PLOS杂志上的一篇题为《Ten Simple Rules to Win a Nobel Prize》文章格外让人好奇,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真的是一名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J. Roberts。


Richard J. Roberts博士于1972年开始对新发现II型限制性内切酶进行研究,在1977年发现了分裂基因和mRNA剪接,1993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这篇文章中Richard J. Roberts教授总结了10条有助获得诺贝尔奖的简单规则。


引言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学生、青年教师,甚至一些高级教师都渴望诺贝尔奖。他们可能觉得这是科学生涯的顶点,会带来很多的荣誉。有些人认为获过诺贝尔奖的我可能有一些成功的秘诀,可以分享以提高他们成功的几率。不幸的是,我要让大家失望了。事实上,以下总结的十条规则中,只有第一条是值得参考的,其它的可能有帮助,也可能只是逗趣而已。


规则一:永远不要将诺贝尔奖作为你职业生涯的目标


别期望它,甚至别去想它。只专注于你可以做的最好的科学。提出好的问题,使用创新的方法去回答它们;寻找那些可能解释未知自然规律的结果。如果你的研究生涯非常成功,你将会有很多发现,也很快乐。如果你幸运的话,你会获得一个大发现,它可能帮你摘得一两个奖。但,只有当你特别特别幸运时,才有机会赢得诺贝尔奖。获诺奖是件非常难以捉摸的事情。


规则二:希望你偶尔实验失败


实验失败的常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前期实验设计没有做好充足的思考和准备;另一个是,你可能在混合试剂时不够仔细(我总是问我的学生们有没有在试管里吐口水,或者在贴标签时发短信)。此外,有时你可能在分析时不够认真(我曾见过一个医学生把温度计颠倒放)。这些问题只要通过认真仔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都能够解决。如果试验还是失败的话,那就再做一次。


除了以上这些,试验失败还有更有趣的原因,那就是自然在试着告诉你,你试验基于的原理其实是错误的。这就意味着,该领域的“教条”就是错的。如果你是幸运的,“教条”错的会很严重,你就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找出原因。如果你再幸运一点,你就会碰上一些足够让你获奖的“大惊喜”。


规则三:与其它科学家合作,但是永远不要超过2个人


通常,集合不同的专业知识到一个问题上是获得“大发现”的关键。然而,如果你觉得,你正接近一个“大发现”,那么,要时刻谨记,一项诺贝尔奖只能同时颁给3个人。选择合作者要非常谨慎,但也别让可能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合作伙伴的人成为竞争者。


规则四:仔细挑选家人,增加获奖几率


目前,诺贝奖得主的孩子中已经有7个同样获得了诺奖;同时有超过4对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在1903年获得了物理学奖,他们的女儿Irene和女婿在1935年又获得了化学奖。Carl 和 Gerty Cori夫妇 1947年获得了医学奖,Alva Myrdal 和Alfonso Robles夫妇1942年获得了和平奖。


1935年,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爸爸一同获得了物理学奖。Roger Kornberg 2006获得化学奖,他的爸爸Arthur1959年获得了医学奖。Aage Bohr 和他的爸爸 Niels分别在1975和1922年获得了物理学奖。其它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自诺奖首次颁发以来,科学领域113年中共有586名获奖者。这些数字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同一时间内,世界人口至少达到了100亿。其实这个规则在去年又被证明了,又一对夫妇(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共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规则五:在一个曾经出过诺贝尔奖的实验室工作


有时候,在一个已经出过诺贝尔奖的机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剑桥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里已经有不少于9名成员获得了诺奖,涉及的领域包含了化学、物理和医学。其中,Fred Sanger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一次是发明了蛋白质测序,一次是作为DNA测序的开拓者。事实上,在这之间,他还发明了RNA测序,不过可能一个人获3次奖还没能被诺贝尔委员会接受。(小编含泪: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规则六:在一个将来有望出诺奖的实验室工作


这条规则其实也非常有用,尤其是你可能成为成就诺贝尔奖发现的一部分。不过,跟对导师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那种能帮助你成功,并愿意与你分享荣誉的人。你要做的是与那个愿意和你一起获奖的工作。


规则七:在你运气最好的时候,设计和执行你觉得最棒的实验


一项对诺奖得主非正式的调查很快将证实,成就他们伟大发现的因素中,运气占很大一部分。事实上,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一些公认的理论有错时,新的发现可能就要诞生了。不过,这种情况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你足够幸运遇到这样戏剧性的变化,那么有一天,可能会被诺奖选中。


规则八:永远不要让你的生活计划围绕着“赢诺奖”


很多人已经在这一点上吃了苦头。许多科学家坚信他们会得诺奖,计划了各种获奖感言、准备给杂志评论、畅想到各国去谈论他们的发现。其实,最好的情形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提名,来自斯德哥尔摩一个突然的电话会让你惊喜万分。

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对这条规则视而不见。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应该打扰现在的诺奖得主们,让他们推荐你。有些人还会寄去他们去年的研究论文,提醒人们,他们有了“大发现”。其实,这样诺奖得主们反而不会提名你,甚至还会建议他的朋友们也那样做。


规则九:对瑞典的科学家一定保持友好


有很多诺奖得主迟了很多年才拿到属于他们的奖,原因就是他“得罪”了错误的人。而这个人,可能早就是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或者在被“得罪”后,恰巧成了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Peyton Rous,等一个诺奖等了55年,最终于1966年获得了医学奖。当然啦,这一条规则应该很好遵守。


规则十:学生物


首先,生物学是迷人的,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微乎其微。因此,相较于其它学科,获得“大发现”的概率会增加。第二,生物学围绕在我们身边,包括医学、农业、计算机科学等;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它更容易产生新的发现。第三,不同于物理和化学,受进化的影响,生物学总处在变化中。最后,诺奖类别中有两个与生物相关,一个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另一个是化学奖;其中有一半的奖颁给了生物学家。这样一想,获奖几率是不是增加了50%。


结论


总的来说,“规则一”是我能提供的最好建议。没有什么能代替追求更好的科学。


相关:什么样的人更易得诺奖呢?


事实上,关于如何得诺奖的问题,有各式各样的说法。去年10月,BBC统计了过去诺贝奖得主的情况,并且得出了一套成功“获奖公式”。你在“61岁+春天出生+哈佛任教+已婚+不戴眼镜+常刮胡子+美国男性”的情况下获得诺贝奖的概率最大。


Richard J. Roberts博士在文章的开头说,这十条规则多数只是有趣而已。对于能不能得诺奖绝不是任何的公式或者攻略能够决定的。专注科学,探索科学,这应该才是一个科学家最根本的追求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7 10:20 , Processed in 0.08900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