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对科学家在本领域研究的重要肯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就有不少华人科学家。近期美国科学院公布了2016年新增院士的名单,其中新当选院士中有4位华人科学家,分别为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戴宏杰(Dai, Hongjie)、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孟祥金(Meng, Xiang-Ji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杨培东(Yang, Peidong)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外籍院士)。
本次美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共入选了84名院士,以及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21位外籍学者,至此,美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达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数达到465人。 孟祥金博士现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分子病毒学正教授。他在滨州医学院获医学学位,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前湖北医科大学)获得微生物与免疫学硕士学位,并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Ames的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免疫生物学博士学位。在孟博士于1999年加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取得教职之前,他在位于马里兰州Bethesda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变态反应与传染病国家研究所任资深研究科学家职位。 孟博士的研究方向为兽医和人类医学公共卫生领域内重要的新发病毒、人兽共患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和疫苗研发。迄今他已经在同行评审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超过250篇学术文章、综述和书籍章节。根据权威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ISI 基本科学指标,孟博士是从1997至2007年间微生物学学科文章总引用数世界上排名前1%的高引用科学家。孟博士的代表性学术成就为发现新病毒,以及研制出一种注册的商用病毒疫苗。孟博士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分子病毒学与新发传染病课程。他在2012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 孟教授等人利用201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和爱荷华州暴发的导致小猪高死亡率的病毒中分离得到病毒毒株,追踪到了这种新出现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能起源于中国安徽省的一个毒株。
这项研究确定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这3种美国毒株与这种病毒的中国毒株的关系最密切,而且这些美国毒株很可能在2年或3年前中国的一种毒力特别大的毒株暴发之后与之分离。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病毒的美国毒株与对应中国毒株共享了99.5%的遗传代码,他们行了分子钟分析从而确定美国和中国毒株的分离恰逢2010年12月中国的一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暴发。
研究人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可以传播给人类或者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然而他们确实偶然发现了额外的证据表明这些美国毒株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有一些共同的遗传特征——这些发现表明了这些毒株来自蝙蝠的进化起源以及跨物种传播的潜力。
而斯坦福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戴宏杰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其以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多次获得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奖,北美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国家纯化学奖。2009年被评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院士。2011年2月入选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中央电视台曾对其事迹进行专题报道,美国《世界日报》等许多华文报纸也都曾以大版篇幅报道。
发表论文:Multifunctional in vivo vascular imaging using near-infrared II fluorescence
这项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荧光成像新技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察活体动物的搏动血管。相比常规成像技术,新技术的清晰度大大提升,如同擦拭掉你眼镜上的薄雾。
研究人员将这一技术命名为NIR-2(near infrared-2 imaging)。这一方法首先是将水溶性的碳纳米管注入到活体血流中,随后研究人员用激光(光线处于近红外区域,波长大约为0.8微米)照射小鼠。激光引起特别设计的纳米管在1-1.4微米的波长处发荧光,研究人员随后通过检测荧光来确定血管的结构。
相比常规成像技术,纳米管能够在更长的波长处发荧光是获得微小血管极清晰图像的关键:波长越长,光散射越少,因此生成的血管图像则越清晰。检测这种长波光的另一个好处在于:由于小鼠身体不能生成这一波长范围的自发荧光,检测器记录的背景噪音相应减少。斯坦福大学戴宏杰荧光成像新技术 血流信息和血管清晰度两者皆得
此外,作为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杨培东本科求学于中科大,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采用纳米材料提高计算机信息存储量。
2011年杨培东当选为汤森路透集团依据过去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并且居于榜单前列第10位,同时入选同一标准的“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因此也被市场分析机构认为是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