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最初发现的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芳香味道,故而称这些烃类物质为芳香烃,包括后续发现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烃类也继续沿用这种叫法。在芳香烃中,一些芳香环中并不完全是苯的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会被氮、氧、硫等元素替换,这类化合物称之为杂环,如一级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的二恶英(Dioxin)。
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煤、焦油和石油,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芳香烃在有机化学工业里是最基本的原料,现代用的药物、炸药、塑料、染料、杀虫剂农药、除草剂等绝大多数是由芳香烃直接合成或作为添加剂,很多芳香烃类物质也成为环境中危害严重的污染物。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水源受到芳香烃类污染正日益激增。在人体内存在识别这些污染物的受体,即芳香烃受体(AH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性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内的多种代谢生物学过程,同时也介导芳香烃类物质的毒性发挥。
目前AHR在免疫反应中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芳香烃类物质可引起动物胸腺萎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等,有报道称AHR参与调节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有关AHR在天然免疫干扰素(IFN)产生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近日,来自北海道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的Akinori Takaoka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发文,报道了他们对AHR信号通路抑制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病毒来说,其携带的基因组DNA或RNA分子能够被细胞内部的各类感受器分子识别(如RNA感受器RIG-I和MDA-5分子等、DNA感受器cGAS等),通过下游一系列的信号传递机制,产生大量干扰素,起到杀伤病毒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5种RNA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流感病毒(Flu)、新城疫病毒(NDV)、仙台病毒(SeV)、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一种DNA病毒:一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AHR缺失的细胞和小鼠进行感染,结果发现AHR缺失都能增强这6种病毒感染时IFN的产量,激活AHR能够显著抑制IFN的产生。随后的机制研究发现,AHR激活后能够激活一些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其中TIPARP(一种能对靶蛋白进行ADP-核糖基化的酶)是AHR依赖性抑制IFN产生的关键基因。TIPARP使得感受器下游分子TBK1发生ADP-核糖基化,从而阻断IFN诱导产生信号通路。
此项研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AHR-TIPARP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AHR作为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受体,当我们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之中时,AHR-TIPARP信号通路也会被劫持从而削弱机体的抗病毒能力。IFN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方面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而这也可能解释为什么芳香烃类污染物具有免疫毒性和致癌性。
本文由中国病毒学论坛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