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移帖】转载:乙肝基本不传染,1亿携带者是怎样来的?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2:0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帖由hxzysyn 发表于 2009-5-30 18:08:

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样形成的?
答:目前,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90年代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等环节不严格导致血液传播,第二是,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导致母婴传播。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因此,虽然这么多年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采取隔离措施,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在1.2亿左右,没有大流行。卫生部的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降到1%以下。
(1)目前,我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隔离措施,他们一样要使用人民币,上工交车,到饭店吃饭,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所有人每天都可能接触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真像部分广告宣传的那样大,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年前就把乙肝传染给12亿人了,全国人10年前便全是肝硬化、肝癌了。
(2)最好的例子就是医学工作者对乙肝感染者配偶的调查。夫妻间的接触算是最密切的吧!但经调查,夫妻都患乙肝者不到10%,绝大多数乙肝感染者的配偶不但没有患者乙肝,还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这足以证明,只要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在体内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北京地坛医院蔡皓东医生的文章节选)
(3)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少?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据有关专家随机调查的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
(4)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也有1/1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每年公务员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确是极少数,也没有引起公务员内部乙肝流行,而且工作的还很不错。
(5)无症状乙肝携带者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卫生部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姚光弼)  对这组群体应作为正常人来看待,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不能有入学,就业和婚姻上的歧视,更没有必要造成本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紧张,大家要正确对待。目前,有些单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就业和工作设置人为障碍,是不妥的,原则上对他们不应有就业禁忌。只是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人,不宜直接接触食品和作保育人员,也不宜从事对肝脏有毒性的化工工作。
(6)做工作需要健康的体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人?以携带乙肝病毒就是不健康的人为由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理。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些亚健康人群里,中青年所占的比例高达75%。亚健康成了排在癌症、艾滋病、高血压之后的“第四杀手”。该调查还表明,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第二状态)的不足20%,有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中华医学会去年对全国33个城市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论是: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0%。应此健康是相对的,只要能从事应聘的工作就行,而不是盲目追求医学上的完全健康,那样则世界上有95%的人应立刻下岗。因此,以携带乙肝病毒就是不健康的人为由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理。
(7)在国外,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乙肝表面抗原是个人隐私,除了餐饮等行业,其他行业招工时不允许查乙肝五项,肝功能正常即可。除我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如此苛刻的限制。
多年以来,人们把乙肝和甲肝混为一谈,其实,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而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并不通过共用餐具传染,日常的正常工作、学习更不会传染。举一个例子,甲肝常有爆发,可是谁听说过乙肝爆发?9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次流行病学普查发现,乙肝携带者约为10%,而本世纪初,我国第二次流行病学普查显示,乙肝携带者仍为10%(确切数字为9.7%),也就是说,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乙肝携带率根本没有扩大,这充分说明,在一次性注射器和母婴阻断技术推广使用后,乙肝已经被有效的控制,而与日常接触与否无关。
对乙肝的恐惧实际上毫无必要,当然,每个人都有恐惧的权利,如果您在了解了乙肝的传播常识之后仍然恐惧,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您的恐惧呢?把1.2亿乙肝携带者隔离起来吗?像种族隔离一样?这显然不是个好办法,事实上,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推荐给您,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很便宜的,只需30元人民币,比每年去抽血化验成本要低多了。注射了乙肝疫苗,产生了乙肝抗体,那么,您就不必再为此害怕了,即便您因偶然因素输入了乙肝携带者的血制品(恕罪!),也不会被感染上。
中国的乙肝携带大量增加,与建国后计划免疫(即儿童注射疫苗)有关。建国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始大规模的为儿童注射牛痘、卡介苗、白百破等疫苗,这当然是件好事。但,由于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往往是一根注射器,小朋友们排着长队来轮流注射,有的换针头(针头也不是一次性的),有的连针头都不换,这样一来,如果队列中有一位小朋友是乙肝携带者,那么其他众多的小朋友就有可能因此而被感染。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多半就是在这种危险中长大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2:03:42 | 只看该作者
我容易吗我发表于 2009-5-30 20:08:

对于其中(3)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少?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据有关专家随机调查的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

这里错了,应该是阴性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2:04:56 | 只看该作者
jiajia3166 发表于 2009-5-31 13:13:

好像有一次,一个疫苗公司的疫苗没灭火,也造成了一部分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2:05:47 | 只看该作者
davay发表于 2009-11-29 17:09:

其实乙肝病毒的感染,主要还是通过母婴传播的,特别是以前的.乙肝病毒目前认为感染人不超过3000年的历史啊,而且为什么乙肝只感染10%的人,这可能由于人的遗传背景不一样造成的.就是说,一个病毒不可能感染所有的人.就是HIV也不能造成所有人感染.所以,10%其实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结果,就是以后怎么控制,HBV感染率都不会都0,我觉得可能跟西方的感染率还要少点,大约0.1%吧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2:07:03 | 只看该作者
dudiaojiangxue 发表于 2010-3-22 12:37 :

To davay


在国内乙肝携带者是10%,而不是说只感染过10%,被感染过的人群更多可能达70-80%(看过一些资料,有点儿忘了)。在成年被感染过的人群绝大多数最后都痊愈了,只有那些没有免疫保护治疗的婴幼儿大多数建立了慢性感染,因此我国才有这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3 23:15 , Processed in 0.14935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