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裔教授杨培东获2015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

[复制链接]

1512

帖子

1007

学分

2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4:3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9月29日,2015年度天才奖授予加州大学杨培东(Yang Peidong)教授等9人,没人奖励不附加任何条件研究经费金额62.5万美元,资助他们今后五年以上自由开展研究。


  杨培东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1年8月出生在苏州市吴县蠡口乡,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杨培东当选为汤森路透集团依据过去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并且居于榜单前列第10位,同时入选同一标准的“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2012年4月18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4月28日,当选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杨培东的研究使纳米线进入商业应用,例如用这种工具可以用太阳能制造燃料,或者将废热转化成电能。在他帮助下,科学家制造出使用纳米线和细菌,通过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燃料物质。他的研究也能被用于传感器和光学开关。

  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麦克阿瑟奖,又被称为Genius Grant天才奖。该奖由John D. andCatherine T. MacArthur基金会设立,每年颁发给20-40名不限任何年龄、任何领域的美国公民或居民,条件是获奖者要显示研究成果的特殊价值和承诺继续进一步开展创造性研究。麦克阿瑟奖不是奖励过去的成就,而是对一个人的原创性、洞察力和潜力的投资。现在的奖金额是每人50万美元。该奖被认为是真正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最重要科技类奖。该奖不接受个人申请,由一些匿名提名人推荐获奖人选给约10人左右的选举委员会确定最终人选。所以,绝大多数获奖人只是在接到祝贺电话才知道自己获了该奖。
来源:科学网孙学军博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512

帖子

1007

学分

2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4:42: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杨培东教授更详细介绍(来自网络)

  1993年,22岁的杨培东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远赴哈佛投师利伯教授门下。“哈佛的四年经历,对我的学术生涯影响深远。”杨培东说,“那是我最辛苦的一段日子,光是攻克语言关,就花了两三年时间。这一关过了,学习就轻松了许多。”做科学研究,最难的是确定选题方向和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哈佛,杨培东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找出重要的科学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交叉进行多项研究任务。

  1999年,在完成18个月的博士后研究后,杨培东与大约20所美国顶尖大学面谈,最终得到近10所大学的工作邀请,他选择了全美最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化学系,年仅28岁任职化学系助理教授。在美国大学里,从助理教授升到终身正教授,通常要花10年左右时间。2004年,进入伯克利的第6个年头,杨培东就受聘化学系终身教授。在伯克利历史上,化学系还只聘过两位华人科学家当终身教授,前一位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博士。

  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纳米技术的前景被人们一致看好。2013年,世界各大公司纷纷为此项技术而斥资,几乎每一所名牌大学都以率先展开相关研究而自豪。顾名思义,纳米线又长又细,体积微小——大约只有人类头发宽度的万分之一。如今,研究人员能将纳米线的直径从5毫微米调整至几千毫微米,长度可达到几百微米。这种导线整合成较大的结构后,不仅可以制作激光器、晶体管和存储器阵列,就连类似猎犬嗅探器官的化学敏感结构也不在话下。

  为了研制纳米线,杨培东和他的同事利用特殊的小室,先在里面将黄金或其他金属的薄膜熔化,以形成纳米尺度的微滴。然后,向它们发射化学蒸气,使其分子分解。这些分子以短序列使熔化的纳米微滴过饱和后,便形成了纳米结晶。随着更多的蒸气在金属微滴上的分解,结晶就会像一棵树那样往上生长。杨培东“栽种”的氮化镓和氧化锌纳米线已长成大片的森林,它们能发射紫外线光,有助于“芯片上的实验室”迅速而廉价地分析医学、环境和其他取样。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引进不同的蒸气,杨培东改变了纳米线的成分,使它形成硅和半导体硅锗的界面,其早期用途是对计算机芯片的冷却。此外,这类器件还有可能最终发展成为高效的能源,从汽车废热或太阳热量中产生电能。

373

帖子

281

学分

4198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281
板凳
发表于 2015-10-3 08:35:19 | 只看该作者
杰出的人才

73

帖子

61

学分

1177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61
地板
发表于 2015-10-7 10:34:01 | 只看该作者
鬼才科学家  强

130

帖子

44

学分

715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44
5#
发表于 2015-10-8 12:34:55 | 只看该作者
强大科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6-18 13:40 , Processed in 0.1514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