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乙型肝炎患者为什么男性较多

[复制链接]

500

帖子

606

学分

97

金币

VIP荣誉会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0: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乙型肝炎患者为什么男性较多?

下面是摘抄的一种解释,请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undefined


从性别来说,乙型肝炎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表面抗原携带者男性亦多于女性。大多数认为男性受感染的机会较多,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容易将病毒消除,而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易转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而女性感染乙肝病毒后易产生免疫力,将体内病毒清除,因此,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一般统计表明:男性肝硬化是女性的3~4倍,原发性肝癌男性也是女性的4倍以上。
对这个性别差异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乙肝表面抗原发现者,美国科学家龙伯格对此现象提出了一个尚未证实的“男性相关抗原”假说。此假说认为,男性组织中有与乙肝表面抗原共同的抗原成分。因此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把它当成“自身”组织抗原,而与其和平共处。这就是说,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容易清除而易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相反,女性组织中与乙肝表面抗原没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感染后免疫系统将其视为“非已成分”与其殊死搏斗,将病毒清除,并以体内产生表面化抗体为结局。有人认为,男性多于女性是男性社会交往多,感染机会多所致。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肾移植者中,男女感染机会相同(如输血、血透析、手术等到),但男性易成为携带者而女性就较少。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移植男性肾脏就容易成活。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移植男性肾脏就易产生排斥反应。从现象看,似乎乙肝病毒确有“嗜男性”的特点。总之,对乙肝患者男女性别之悬殊现象,不久将会随着医学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



发表于 2008-4-29 12:21 我容易吗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00

帖子

606

学分

97

金币

VIP荣誉会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0:05:16 | 只看该作者
WWWKKK3 回复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多于女。

在河南省人群大面积抽样调查发现,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男性18.8%,女性15.6%;而乙肝显性现患率男性却比女性多1倍。

临床上急性乙肝的治愈率女比男高,乙肝表面抗体转阳亦是女高于男,而慢性乙肝和肝癌的现患率则又是男多于女,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类固醇性激素和自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http://www.99hbv.com/html/200610/11/200610116409.htm

500

帖子

606

学分

97

金币

VIP荣誉会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0:06:58 | 只看该作者

WWWKKK3 回复 于 2008-4-29 23:41

下面找到个有意思的
姐妹少 光棍多, 乙肝病毒是元凶
来源:《财经》杂志
笔者曾以《光棍多,麻烦大》为题,据赫迪逊教授的《光棍》一书,简略分析了内地男多女少的后遗症。现在要谈的是“姐妹少光棍多”现象的根本原因。     

按照传统智慧,由于男孩是劳动力,女孩为“赔钱货”,在穷困落后的农业地区,双亲便会残酷地杀死女婴,或在测知性别后设法使她“胎死腹中”。     

这种说法不是想当然,而是由学者专家所确定。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 森(Amartya Sen)1990年便在著名的《纽约书评》上发表长文,指出因此而“失踪”(一度“有生命”的女胎和女婴被人为地结束性命)的女性,仅在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便达1.07亿之众。     

其他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上述地区的“失踪女性”数字亦在五六千万之间。     

可是,这种人们深信不疑的假设,被一名年仅25岁的哈佛经济系(研究专业之一为“传染病经济学”)博士生艾米莉奥斯特(Emily Oster)推翻。     

她的博士论文《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失踪女性个案》(《Hepatitis B an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Women》)指出,受抗乙型肝炎疫苗发明人布伦伯教授(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在《乙型肝炎——追踪杀人病毒》(Hepatitis B:The Hunt for a Killer Virus,1998)一书“怀疑”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者倾向于生男孩的启发,她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是:“姐妹少光棍多”的主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其他原因(如经济学家的种种假设)反成次要!     

奥斯特女士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男女婴孩的出生率几乎一致。     

以美国为例,平均而言,男婴女婴比率为1.05:1,由于女性比男性长寿(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7.43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4.3岁、女性为80.36岁)。男性先女性而去,意味女性人数慢慢追上男性,到了“成熟阶段”,男女性人口遂呈绝对平衡的“一对一”。     

一项1972年在希腊进行的调查显示,带有HBV的双亲诞生的男女婴比率为1.85:1,与不携带此病毒者的1.13:1相去甚远。此后,科学家在其他六个地区进行类似调查,均得出相同结果——带HBV双亲所生婴儿的男女比率为1.55:1。     

1982年,中国男女婴出生率为1.09:1,奥斯特相信这是HBV比较普遍(约占人口10%-15%有此病毒)的“生物后果”。在往后的人口调查中,男女婴比率不断扩大,1989年为1.13:1,2000年为1.18:1。     

但是,这些数字不能全部归因于HBV,因为这段时期HBV疫苗开始应用(美国阿拉斯加和台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民注射抗HBV疫苗,男女婴比率差距明显拉近),因此携带HBV者所占人口比例不致上升。     

在这种情形下,男婴所以仍然比女婴多,主要是父母人为地“选择后代性别”所致。医疗科技的进步、比民间验方准确的超声波诊断仪的普及,使人们在怀孕早期已能分辨胎儿性别。     

由于仍履行“一孩政策”,那些受“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影响的父母遂把女胎“打掉”,结果形成“姐妹少光棍多”的“结构性人口问题”。     

奥斯特研究传染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乙肝病毒才是男多女少的“元凶”,看似小事一桩,却是经济学界的头等大事。     

因为以写《家庭论》(The Treaties of Family)享盛名、1992年诺贝尔奖得主贝加(G. Becker)为首的理论家,均在“未来赚钱能力”上大做文章。     

这就是说,他们相信因为男婴成长后对家庭经济有较高的“回馈”,因此双亲倾向虐待(mistreatment)、谋杀女婴或把女胎“打掉”。这种种不人道行为,从家庭经济角度,俱被视为“理性动机的性别选择”(rational motivation for sex-selection);但从人道立场出发,杀女婴者残酷不仁。     

中国农村时闻杀女婴的事例,但绝不如过往学者所说的普遍,农村中“光棍多”,75%是因HBV十分普及所致(孟加拉、埃及和西亚诸国“失踪女婴”的成因20%-50%来自HBV,全球的平均数为47%)。     

换句话说,中国农村人为地消灭女婴并不如传统经济学家指称的那样严重,中国人也不如他们说的那么没有人性。(林行止,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2-22 17:08 , Processed in 0.1105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