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当接触到他人的血液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有些病毒就是通过血液来传播的,那么为何某些病毒会通过血液来进行传播呢?这些病毒到底是如何实现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呢? 病毒是一种非生物性的感染性病原体,其能够利用机体细胞来发挥功能进行繁殖扩散,并不像细菌和真菌那样,其无法通过自身的“本领”来进行繁殖,必须找到合适的宿主细胞来利用宿主细胞的一些功能进行生长繁殖。 当血源性病毒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够在被感染的个体机体血液中检测出来,这些病毒会通过血液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扩散,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病毒还会通过体液进行传播,比如精液和母乳等。当然了,血源性病毒还会通过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通过被感染的人群来进行传播,其还会通过母亲垂直传播到后代机体中,在婴儿出生前、分娩过程中以及出生后这些病毒都会发生传播。 对于人类健康而言,最重要的血源性病毒就是HIV、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这些病毒能够能够伴随人类的医生长久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中。研究人员还会在个体血液中发现某些病毒的短暂出现,但一般而言这些病毒并不能够持久存在,而且并不会被认为是重要的血源性病原体,任何通过血源传播或病毒感染期存在的感染性因子都具有血液传播的潜力,因此这对于输血人群而言非常重要。 在很多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期会持续存在,直到机体免疫系统出动开始杀灭所有被感染的细胞才会使得感染得以治愈;对于包括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等病毒而言,病毒感染期会持续数天,而对于诸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HIV而言,病毒感染期会一直持续存在。 血源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阻断病毒的复制,如果研究者在患者血液中检测不到血源性病毒的话,那么一般认为这名患者不具有传染性。 病毒如何通过血液扩散? 当个体暴露于HIV时往往会诱发HIV感染,通常情况下,感染的过程包括性接触或直接的血液接触,要么就是通过开放的伤口或者污染的针头穿透了皮肤。随后病毒会转移到机体淋巴结处,在淋巴结中病毒会进入名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内部,当到达T细胞内部时,“猫鼠大战”就开始上演了,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就会利用复杂的策略来互相抗击直至一方被击败。 在诡计狡诈方面最厉害的就是HIV了,病毒会将自身掺入到宿主T细胞的DNA中,这样其就会被隐藏到受保护部位的免疫系统中,比如中枢神经系统,这就使得机体无法有效完全清除HIV感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话,患者的血液中就能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负责攻击病毒的细胞就会转而产生新的病毒颗粒,并且攻击其它被感染的T细胞;如果没有进行治疗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被破坏,而一些罕见的病毒感染或名为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疾病几乎对患者而言是致命性的。 相比较而言,流感病毒则会通过呼吸飞沫来进行传播扩散,当被感染的个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病毒颗粒就会进行传播;当飞沫被一个新的宿主吸入后,病毒就会同新宿主呼吸道表面的靶向受体相结合,并且在呼吸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不像HIV,流感病毒无法将自身插入到宿主基因中,因此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检测到感染的存在,并且关闭病毒在机体中的复制,同时对受感染的细胞进行清除,当然了药物可以帮助推进机体对受感染细胞的清除过程,但这通常是不必要的,而且机体免疫系统通常会独立对流感进行治愈。此前的流感感染或疫苗接种会给机体提供某些免疫记忆,而且还会为机体提供快速清除病毒的保护力。 当个体表现出流感样症状时,流感病毒在机体血液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尤其是在疾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尽管在输血过程中通常不会对流感病毒感染进行检测,但如果献血者出现流感样症状不舒服时,往往会被建议暂时不要献血。 通过输血传播 输血非常重要,其是现代医学中挽救生命的重要组分,但这种技术只会带来很小的健康风险,比如血源性病毒的传播。在澳大利亚输血是非常安全的,其会通过立法、科学以及实际措施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同时立法禁止某些捐献血液的特定人群,而这将会大大降低血源性病毒通过献血和输血在人群中传播的机会。 被捐献的血液通常都会进行重要血源性病毒的检测,比如HIV、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等,相应的检测手段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能够发现近乎100%的病毒感染;用于器官移植等免疫系统缺陷患者的血液制品往往也会进行除上述病毒之外其它病毒的检测。目前,一些重要的保障性措施正在实施中来确保合适的个体在合适的时间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血液。
(生物谷Bio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