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一直是广大患者关注的重点。记者从市中心血站获悉,从8月12日开始,绵阳市正式启用核酸检测技术,标志着输入本市患者血管内的每一滴血液,都经过了志愿者献血前的血液快速筛查、血液实验室常规酶联检测和核酸检测三道安全屏障。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办法,它的启用,会给普通用血者带来怎样的益处?昨(2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市中心血站大楼3楼的检测实验室,探访了核酸检测的全过程。 一袋血液要经过多道检测 市中心血站检测实验室主任范文成告诉记者,从血管到血管,一袋血液要经过很多次检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3个步骤。 第一个检测步骤,是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前的血液快检。根据国家对献血者健康检查的要求,献血前要对血型、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无论是献血车还是献血小屋采血,都使用试纸对这些项目快速检测筛查,确保采集的是合格的血液。 第二个检测步骤,是在中心血站的实验室内,就是常规酶联检测。记者跟随范文成来到常规酶联实验室,范文成介绍说,在这里,血样标本先被放入了全自动离心机内,通过处理,标本血液中的血清和血球就会分离开。分离后,血样标本进入酶免仪、血型仪和生化仪,检测血液中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病毒,通过生化仪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并通过血型仪对abo血型和rhd血型定型。 “第一个检测步骤没有问题,才会抽血,然后进入第二个检测步骤。第二个检测步骤合格了,血液才可能被送到下一个环节,做核酸试验。”范文成说。 “窗口期”的病毒 核酸检测能提前“揪出来” 穿上鞋套、戴上帽子,记者经过两道关口,进入核酸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分为试剂储存区、标本混样区、扩增检测区等3个区域,工作人员正认真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步步的检测。 范文成告诉记者,要知道核酸究竟能给用血者带来怎样的好处,首先就要弄清楚一个概念:窗口期。所谓窗口期,通常是指的感染此病毒后到抗体出现这一段时间。打个比方,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是不能立即检测出来的,要等到2至4周之后,人体的HIV抗体才会转为阳性,才能被检测出来。从感染了病毒,到病毒可以被检测出来的时间,就叫“窗口期”。 “窗口期”与血液安全有着怎样的关联呢?范文成说,窗口期的长短,对血液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名感染了乙肝病毒在50天至70天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他的血液在抽血前的快检,以及血液回到实验室内的常规检查中,都可能检测不出异常。而启用核酸检测后,可以把之前的50天至70天,缩短到25天。也就是说,以前需要50天到70天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乙肝,现在,只需要25天就可以下判断了。提前了25天到45天“揪出”了乙肝病毒,极大提高了血液安全。 投资637万 血液安全达国家最高级别 市中心血站站长曹汝安介绍说,核酸实验室于2014年8月开始论证、规划和建设。省临检中心、输血所的专家多次来现场指导,对实验室区域的科学划分、空气流向、生物安全保护、环境温度湿度、清洁消毒的控制,防止交叉感染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15年4月,核酸检测设备安装完毕。经过长达5个月的试运行,核酸实验室才正式启用。 在资金投入方面,省、市财政共投入637.58万元用于绵阳市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专项投入4.8万元安装调试信息化模块,确保血液检测信息可追踪、可溯源。同时,市献血办以后每年还将投入400万元专项购买核酸检测试剂。根据绵阳市无偿献血情况,预计绵阳市中心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年核酸检测将达到5万人份以上。 “目前实验室已经运行了近10天,根据目前运行测算,增加核酸检测后,仪器折旧、人工成本,加上进口试剂消耗等,一袋血液的成本要提高大约100元。” 据了解,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后,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和22天缩短到25天、59天和11天,血液安全性达到国家最高级别。 “尽管绵阳市尚未有过输血后引起病毒感染的先例,但核酸实验室的建立与启用,确实大大提高了绵阳市的输血安全。” 曹汝安说。(何敏 王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