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谈谈在CDC做科研的感悟

[复制链接]

228

帖子

549

学分

1万

金币

论坛元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2:4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转自旧论坛:http://biosky.haotui.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7651&ptid=9551    楼主:atfsu15


(一时兴起,胡言乱语,由于阅读此文使阅读者产生的情绪波动,作者概不负责
刚刚忙完了手上那些世界上最肮脏最危险的活儿,就看到了一些战友的留言。我得承认,那篇《我们为什么要考CDC病毒所呢》里面的一些说法对很多尚未涉足此行业的战友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来是自己的抱怨之词,没想到却起了误导作用。所以我想,有必要推翻自己以前的说法,以免影响“和谐”。

很赞赏hxzysyn的热情,毕竟现在能够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详述的人不多,而愿意拿出来与人分享的更是少数。很庆幸有这一个病毒学论坛,因为在里面的“游荡”的参与者大部分是尚在病毒领域埋头苦干的学生。也许当看多了纷纷扰扰,残破的记忆已经无法组成通畅的语言,才会对无法缅怀的过去感到遗憾。因此现在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考CDC是我抓阄决定的,当时列了一些可以考的研究所,写成纸条揉成团,往天上一抛,嘴里叼住哪个算哪个,于是就到了CDC。没有考虑大学,也没有考虑中科院,因为不想一下子就去硕博5年,也不喜欢一次招几个学生的老板。研究所读研代价小,公费,不想把心思放在和人争名额上,而且津贴相对多些,这就是报考的缘由。加上自己感觉穿成那副德性比较酷,所以就投靠了传染病研究。

如果要问CDC是否适合做科研,我想应该先问何为科研。也许谁都无法为科研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曾经在一个中文杂志,好像是《化学通报》上读到了一篇论文,内容是什么呢?研究当锅加热时,盛的油的对流情况,从而得出炸什么东西需要放多少油的结论。你说这不是科研吗?这是一篇某大学食品科学系的文章,关注点就在肯德基的薯条上。科研是什么?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对一些未知加以探讨并得出结论,它能为日常事务提供指导,并且从诞生的一刻就等着被更改甚至推翻。同样,当我们看CDC,会发现这种创造性活动从未曾停止过。也许,我们说的科研被狭隘化了,经常指的是基础类研究,而忽视了应用型研究。每一个学科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科研活动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呵呵。所以我说,CDC是否适合做科研,其实是个不用讨论的问题,当然可以做科研,而且大大地适合。

为什么说适合呢?这要从CDC的资源说起。生命的复杂程度是我们不敢想象的,哪怕是从组成上最简单不过的病毒。还有那种单体比病毒更简单呢?然而我们却发现病毒喜欢跟人玩,而且表现出了“智慧”,典型的游击战法则啊,敌进我退,敌退我打之类的。觉得有趣吗?想看看这些现象,你就要把病毒拿到手里。CDC是我国卫生系统中唯一具有保藏全部感染性材料资源的机构。注意,仅仅指卫生系统,军队和农业系统不在此列。卫生系统中其它部门也具有保藏资格,但不是全部。这是属于政策倾斜范畴,把一套资源都放在这个机构里,使它在奥运期间也得到了“特别关照”。在拥有资源后,你可以很轻易地(理论上,只要你的权限够了)获得观察病毒的机会,只要我们国家有的能够感染人的东西,理论上都能找到,有了资源,就像有了粮一样,你多少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择你的方向。提醒,操作资格和保藏资格不是一回事。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在将很多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对比后,你的结论会更加牢固。

但要注意,我说的是“理论上”能找到全部毒株,因为在我国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以前在读研时,看到过我国两个著名研究所发的文章,关于某些第一次在我国发现的病例。如同我说过的“门第之见”一样,这些研究所在拿到病例后并没有通告卫生部,更没有报告WHO,而是私下里自己做起了研究。但问题在于,首先条件不满足,有些病例不是说有个P2、P3就能做的,其次,老板也明白这样不符合操作规程,所以采取了折衷办法,把病例拿到日本合作单位(又是鬼子 )去做,然后发了文章,因为是国际合作,所以谁也不能说什么,也没什么好说的,也就不了了之。这在我国属于“正常”现象,前一段时间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做临床医生的亲戚发现了一个病例,从临床表现上看大概是某种罕见传染病,然而医生无法作出判断,只好写信询问远在美国的某位该类传染病的牛人。大概是资料不全或者行文不畅,此牛人只好回答大概是某某病,但他自己也不肯定。后来朋友就把资料发给我,两分钟后,我就告诉他了结论,并告诉他如何完善资料以确诊。自始至终,这件事都没按《传染病防治法》上报卫生部。此医生是南方某省会城市某著名大学附属医院(自然是三甲)副主任医师,没办法,要升级,由着他来吧。

科研还需要的是什么?钱,设备,你的头脑。钱是不愁的东西,设备根据个人情况需求不同,总有满意和不满意的,而第三样,才是最关键的。究竟做不做科研是个人的选择,怎么做科研也是自己的决定。一个项目到了手上,也许是应用型的,也可能是基础型的,怎么做?和你的老板探讨,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士,你就可以着手搞科研了。项目的制定不可能都是奔着SCI去的,但SCI却蕴藏于每一个项目中。所谓项目,就有它未知的亟待解决的地方,在挖掘的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而是否继续探究这些意想不到的方向,却决定于个人。我很反感开题报告,就是因为它总是对时间进行预测,几月到几月做到什么步骤,所以感觉如果过分依赖自己的开题报告,那么科研过程一般也就属于挣扎着并且平淡着。而对意想不到的事件进行分析,却往往促进狭义的科研成果,也就是我们说的SCI文章的诞生。我自己在CDC的科研过程就比较有趣,在开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从事一项检测平台的建立,这是国际上早就有的方向,我不过是试图做一个“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而已。如果保持这个思路一直走下去,毫无疑问,必定“泯然众人矣”。然而天生的好奇和不安分,使我在自己课题尚未进行到三分之一、而时间已经过去一半时,利用周末进行了一些药物对毒株作用现象的观察。本来只是想得到一些能够抑制毒株的药物,然而却意外发现了一些促使毒株增值的东西,再往后就暗地里放弃了自己的开题报告,从对毒株增值机理的探讨角度出发,做了一些属于硕士生承受范围的研究,并以此保证了研三期间每2-3个月完成一篇3分以上的SCI。就像前面说到的,当有了文章,一切都可以不了了之那样,我的课题也就不了了之。对于一个硕士来讲,这点SCI已经够了。所以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关键还是在人从事这项活动中所作出的选择,而不在于一个研究所在政策层面所具备的职能。也许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我只是想说明人是第一要素。至于我们所说的CDC“行政”,那是老板们的事,跟学生无关。

说到老板,最开始我一直幼稚地以为CDC一个老板一个学生的模式会让老板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后来才意识到其实科研主要还是靠自己,老板更多地是扮演一个协调人或者管理者的角色,只要能保证我的经费和设备够用,就是好老板。我更希望老板就把一个方向指明了,然后就让我去做,不要过问进展,也不要催结果,只需要每隔3个月汇报一次就行了,真有难处时再去找他。我认为平时老板应以一种讨论的态度而不是决定的话语来对待学生的课题,因为实在是未知太多,老板因为年龄、地位和阅历的关系,看问题的方向总和学生不同,甚至作为年轻人,你会觉得这个老东西什么都不懂。也许有的学生觉得还是需要老板指导,但我认为老板只需要提供大方向足矣。真的遇到个事必躬亲的老板,那才是有苦难言,可参见我的《我在德国炒老板鱿鱼》一文,正是因为有像迪特马那样喜欢随时过问进展的老板,才让我在刚开始的PhD生涯中痛苦万分。很感激在CDC时的老板和现在慕尼黑大学的老板,他们都是无为而治的“甩手掌柜”,都是仅仅给了一个方向,并不随时过问细节,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让我感觉到研究的自由和发掘的乐趣。一个研究人员具备的能力应该像个情报人员那样,懂得收集和整合,同时还应该是个“社会活动家”,广泛地与国内外相关人员及时交流,这是在读硕士期间的感悟,从那时开始,我就不定期地与一些SCI作者、诺贝尔奖得主、NIH的专家进行讨论,询问他们文章背后的故事,某个成分加入的理由,甚至质疑他们的结果,同行的一句话也许会点醒你,或者宽慰你,反正你所学到的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这也许就是网络的好处吧,你完全不必要担心别人会挑剔你的高矮胖瘦,又不是挑牲口。而对于国内,就像这个论坛一样,发个贴就可以讨论了。

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对于CDC的学生来讲,现场调查又何尝不是?CDC的职能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参与其中。现场调查也许并不能对你的课题有什么帮助,虽然它也是科研,但要说到和你在实验室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系,也许就是一个检测,这是甚至轮不到学生动手的事情。但是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只是微小的生命,所有的对传染病的认知都是一个间接的过程。而只有亲历现场,你才能对你做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一次下现场,调查的内容是一种家族型可遗传的传染病,也就是说,这个家族的人都有自发产生这种病并将其传染给无辜者的可能。然而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医生,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因为是他诊断的这个病,并且实实在在地给病人做了一些治疗(当然,从病本身来说,目前无药可治),所以病人家属很感激这位医生。当我们要进行调查时,这位医生却始终不肯露面,原因很简单,他担心调查一旦开展,这项属于他的“成果”就会落入别人手中,在协议尚未达成之前,我们只能坐在车里等,晚上回宾馆睡觉,第二天又坐在车里继续等,这样整整等了三天。医生甚至放出话来,说病人家属听他的,只要他一个电话,别说调查不成,只要我们一进村子,村民肯定棍棒伺候 。要说中国国情复杂,人理永远高于法理,在此可见一斑。因为该医院是省里最大的医院,和省厅一个级别,所以厅长也表示无法用行政手段干预(我突然感觉大家怎么那么平等)。费了好大一番心思才把工作做通了,这才到了村里,看到卧床呻吟的病人,满眼恐惧悲伤的家属,议论纷纷的村民,这才感觉到真正的压力。从伦理上说,带有这种遗传的家族并没有任何的错,然而可能的社会影响却给我们出了难题。我们需要给全家族的人抽血,却如何向周围的人解释?他们是艾滋吗?不是,但我们不能说这是传染病,因为中国的现实就是一切都容易像炸了锅似的传开,并且流言变异的速度让即使是流感也自叹不如。子女的婚配,甚至这家人在这个地方的生存,都会因为他们的基因而受到威胁。但这的确是传染病,理论上病人、或者潜伏期患者(一个家族能有几个不算在潜伏期?)所用的一切器具,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这是公共卫生事件范畴了。死亡,只是早晚的事,而留下的社会问题,却难得让人无法解决,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4岁小孩,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如何管理即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一个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经历过这些以后,我对中国现在的传染病防治状况有了更确切的理解,它不再是论文上一个个方块汉字,而是以活生生的事实摆在我面前。CDC的学生所具有的实践机会,也许在其它研究机构是找不到的。一次现场调查的锻炼,比你在实验室阅读上千篇SCI管用多了。

但要明白,CDC的学生不同于其它机构的学生,因为隶属CDC,所以当有疫情或者紧急的现场任务时,需要抽调人手,轮到你了,是绝对不能推卸的,哪怕是手上做着事关毕业前途的大事,该丢就得丢。比如流感来了,而你的手足口课题到了关键时期,这时流感中心人手不够,需要把你抽过去,也许到那里你的工作就是简单到给EP管做标记,你也得把原来手上的活路放下。SARS期间有很多学生就是这样被耽误的,而在第二次SARS期间,因为整个研究所要被封闭,遂下令将所有的实验动物全部立即处死,无论你注射给动物了什么,最后一概不留。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特色,2008年夏天飓风袭击德克萨斯的时候,政府下令将该州几个传染病实验室的动物在一天内不问理由全部处死,这些很多是包含了研究人员3年5年心血的成果。然而在国家大事面前,必须舍弃小我。而且,CDC的学生有时还负责给地方医院和疾控卫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培训工作,也就是你得教他们理论和实验操作。这些一线工作人员往往阅历很丰富,他们也许不懂理论,但是却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各种令你“瞠目结舌”的问题。呵呵,没有实在的背景,你只好囧就一个字了

这就是我对在CDC做硕士期间的科研感悟,当然每个在CDC工作过的人都有不同的个人经历,因此这仅仅是一家之言。但希望以此能够给一些正在准备从事这一行业的未来战友们提供一些参考,也算是对自己错误的评判表示歉意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28

帖子

549

学分

1万

金币

论坛元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2:53:45 | 只看该作者
2#  天衡      
说得好。在CDC至少有如下好处:
经费充足,这是科研最大的保证;
导师是国内(注意,是国内)一流的医学病毒学家;
有机会接触到病例和珍贵的样品;
与国外联系相对较多;
生活较为舒适。

其实所谓科研,关键在自己。至少在国内相比较,CDC病毒所基本可以提供科研的各种资源。如果想在国内读硕士,CDC应该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另:从文中大概能猜出楼主是谁。 楼主勤思考,善总结,对科研有热情,又在著名老板的实验室,前途不可限量。祝楼主早日成功。

3# hosea

当时在的时间觉得cdc的病毒所咋怎么差捏,离开了,倒是非常怀念,也许这是人的劣根性吧。
很喜欢atfsu的帖子,到cdc病毒所做科研的话,做疾病防控应用研究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疫苗,诊断,分子流病。。。
到这里读硕士还是很爽的
1.近年容易考
2. 补助基本能供应生活,虽然工资比中科院要低点,但是中科院基本保送考的话淘汰率相当高。
3.经费充足,现在应该多得用不完,呵呵
4.实践,交流机会多
5.就业以前一直不错,有的老板可以帮忙找,当然今年大环境不太好,听说也不好找。

6# hxzysyn
向atfsu15师兄致敬
向各位CDC的师兄致敬

别的地方我不敢多说
但我想在CDC我们多少都能找到或者说需要一些“理想化”的东西
以前的事情我们谁都无法去追究什么
但是希望有我们这些人的加入
能够使她在未来向更积极地方向发展!

9#  atfsu15   


回复 6# hxzysyn 的帖子

数年前,我也为选择科研还是疾控犯愁,甚至还喊出了“我是来学科研的,不是来搞检测的”这样的话。
现在回过头来,居然想不起为什么当时会犯愁了。
老板给我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阴性结果不能下阴性结论”。因为我的方向决定了一旦下结论就是生或死的区别,阳性结果是没法治愈的。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需要的就是研发更精确的检测技术,其难度实际上远远超过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基础研究。直到现在,这种事无巨细的实验态度令即使是德国人也感叹。
我到ZNP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所有闲置仪器,调试所有我要用的设备,检测所有现在会用和将来会用的毒株所具有的本底浓度,让我的工作环境处于随时可操作状态,不用跟任何人交叉。这种作风绝对受在CDC时养成的应急态度影响。德国人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人也有机械天赋

做了几年研究,突然发现其实什么科研实力水平前景都是空话,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过得舒服自在。你还不算病毒所学生哈,研二才算,病毒所学生的福利不错,房租每月也就50元,双人间,带空调电视饮水机和房间清洁服务的。这一点要比中科院医科院的绝大部分单位舒服多了,特别是它们在北京的单位。

所以如果现在问我如果读研选哪里,我肯定还是选CDC病毒所,而不是中科院医科院的任何一个单位。

12# hxzysyn   回复 9# atfsu15 的帖子



我如果现在说自己“无怨无悔”的话
恐怕还是有点做作的嫌疑
听师兄这么说
才能越来越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我们这些人选择的是这样一个领域
疾病爆发
在病毒面前没有中科院、医科院或者病毒所的区分
医者父母心
我们可能也算不上真正的医者
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疾控的长城添上一块砖
足矣!

26# wybiology
看完了各位师兄师姐的想法,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我喜欢做实验的最初原因是我觉得我觉得穿上这身衣服,做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是一件非常cool的事。一直以来的学习和接触让我对从事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依然不变的是:还是觉得很cool,呵呵!~而且了解得越多,我的疑问也大

39#0nin

很精辟啊  想咨询下 cdc的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它有分动物植物流行等等类  你们一般做的是哪类  如果报了流行病学 调剂到动物病毒  哪不是很惨

40#  月儿
回复39# 0nin

为什么大家考研都是为了就业呢?    就业为什么一定要考研呢?   考研都只能为了就业么?   不是为了就业考研不可以么?  考研的时候就一定要想清楚就业了吗?  考上的时候就看得到就业了么?  就业和在哪里读一定是关联的么?   就业和读的是什么也一定是一致的吗?   读的什么专业就一定只会这个东西么?  没读的专业就一定不会么?  找工作时老板都是要求专业对口的吗?  老板是想为教育部完成就业名额还是想替自己赚钱呢?   。。。。。。。

月儿想不明白,月儿把自己搅糊涂了  undefined

41# zhouke
考研为了什么?找工作
找工作为了什么?赚钱
赚钱为了什么?娶老婆
娶老婆为了什么?生孩子
生孩子为了什么?
——
——
——
考研




154

帖子

172

学分

7138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172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4-18 19:55: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前辈们的经验感悟,尤其是atfsu15师兄,你对科研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后辈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9-24 09:09 , Processed in 0.11525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