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及其病原、型别统一命名(译名)的规定简介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4: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9卷 出血热

作者:杭长寿

单位:100052 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

  【 编者按 】 近两年来收到有关出血热病毒方面的文章,在病毒属名与血清型(种)名常发现混用,病名与病毒名有时也有混淆。在一般描述出血热病毒时,用属名“汉坦”病毒可包括“汉滩”病毒或“汉城”病毒,但在论述一种血清型时,只能用型(种)名,不能用属名。这些微生物分类学的概念往往被一些作者忽视。不规范的使用属名或种名,不仅影响论文的确切论述,也影响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为此,我们请杭长寿教授撰写了我国出血热及其病原有关命名方面的简介,今后本刊有关这方面的名称均按国家规定的命名原则执行。

  根据1994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转发《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其中“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统一命名及译名的问题,经专家委员会讨论,认为原名称与译名均不够规范,为了与WHO对该病命名一致,以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故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的命名及译名作了统一规定”。并且“该病统一命名自发文之日起,可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引用。但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行政发文及大众媒介的宣传引用,仍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待《传染病防治法》修改后正式统一引用。”下面简要介绍流行性出血热及其病原、型别统一命名、译名的规定,供同道们参考。

  一、病名:“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简称为EHF)因其以发烧、出血及肾损为主要临床特征”现改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简称为HFRS)”。而1993年夏发生于美国西南部四角地区(即犹他、新墨西哥、科罗拉多、亚利桑那4州)以双侧肺间质浸润及呼吸衰竭为特征的疾病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简称HPS)。

  二、病原命名及译名:

  (1)病毒科名:Bunyaviridae,译名为:布尼亚病毒科(简称Bunv)

  (2)属名:Hantavirus译名为汉坦病毒(简称HV)

  (3)血清型及代表病毒株:

  Hantaan virus译名汉滩病毒(简写HTHV)可简称Ⅰ型病毒,不称野鼠型病毒或姬鼠型病毒,避开原音译名“汉坦病毒”以免与“属”名混淆。我国的Chen株、A9株、84-Fli株等均属于此,一般称汉滩病毒Chen株、A9株、84-Fli株等等。

  Seoul virus译为汉城病毒(SEOV)可简称Ⅱ型病毒,不称家鼠型病毒。我国的R22株、L99株等均属于此,一般称汉城病毒R22株、L99株等等。

  Puumala virus译名为普马拉病毒(简称为PUUV)可简称Ⅲ型病毒,不用型病毒。如株、Sotkamo株、P360株等等,我国也可能存在此型病毒。

  Prospect Hill virus译名为希望山病毒(简写PHV),可简称Ⅳ型病毒,不用田鼠型病毒,如PHV-1株和Wisconsin株,我国也可能有此型病毒存在,但未见报道。

  Sin Nombre virus译名无名病毒或辛诺柏病毒(简称SNV),此为HPS的病原,引起人的肺综合征,在我国尚未发现此型病毒。

  三、疫区、疫源地命名:

  由于汉坦病毒各血清型(病毒)具有明确而严格的鼠种依赖性,即每一血清型病毒的原始宿主是单一鼠种,而各鼠种栖息活动习惯不同又决定了各型出血热不同的流行因素及特征和控制措施。故用与病毒血清型相联系的原始宿主鼠种来命名疫源地有利于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制定。

  (1)姬鼠型疫区,不用野鼠型疫区。指以黑线姬鼠(或大林姬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的汉滩病毒在人群及鼠群中的传播的地区。该疫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大量分布,称姬鼠型出血热疫源地。

  (2)家鼠型疫区,与原采用名一致。指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的汉城病毒在人及鼠群的传播地区,该疫区褐家鼠大量分布,故称家鼠型疫源地。

  (3)混合型疫区,与原采用名一致。指既有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播的汉滩病毒,又有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播的汉城病毒存在的地区。

  四、新疆出血热(XHF)的命名问题

  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统一使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简称CCHF)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国内疫情报告和官方引用暂定为新疆出血热,疫情统计归属流行性出血热内。

  上述命名及其译名经过几年来的使用,还是感觉有些别扭,除了我们中国人的“命名”习惯与外国人不同之外(我国习惯于直观),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属名“汉坦病毒”和型别名“汉滩病毒”不好区别,这两名中虽“坦”和“滩”字形不同,但音基本相同,仅四声有差别,因而当人们说“汉滩病毒”时不知道究竟是“汉滩病毒”还是“汉坦病毒”,还必须解释是河滩的“滩”,而不是坦克的“坦”;在书写文稿时也往往把坦和滩混用,不知道该用“汉滩”还是“汉坦”。这不要说一般同志,就是我们中一些专家也往往弄错。将来有可能将属名改为“汉塔病毒”而型别依然为“汉滩病毒”。这样,字形、字音均可明确区别开来,而且从字义上更接近于原文(Hanta virus)。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需要在咨询委员会论证并报卫生部有关部门的批准。

  其次是我国至少存在三种疫区及疫源地,分别以原始宿主来命名,即姬鼠型疫区、家鼠型疫区和混合型(姬鼠与家鼠)疫区,人们在描述这些疫区相关疾病或病人时,往往称姬鼠型出血热、家鼠型出血热或姬鼠型出血热病人、家鼠型出血热病人。按疫区、疫源地命名规定这应当是对的,国内学术交流及文献报告中都可以这样说,但与“病名”一节规定似又不符,国外文献中也未见上述说法,这是一个矛盾。这与我国存在疫区、疫源地情况特殊或复杂有关,是中国特有的情况,我们可以依然这样说:姬鼠型出血热和家鼠型出血热等等,只是在出血热前省去了“肾综合征”四个字而已。

  再次是这样的命名没能反映血清型别分类与分子结构特征分类的关系。血清型别与其分子结构特征存在平行关系。不同的血清型别在分子特征上(即在核苷酸序列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凡一个汉坦病毒至少在一个基因片段中有25%核苷酸与其它所有汉坦病毒不同,这个汉坦病毒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的型,如汉滩病毒、汉城病毒等等;如有(5~24)%核苷酸不同,则可能是新的亚型,如汉滩病毒H3,H5是一个亚型,而汉滩病毒Chen和84-Fli是另一亚型;在所有3个基因片段中。核苷酸序列差别少于4%,则认为是同一亚型,如H3,H5是同一亚型,而Chen和84-Fli是另一同一亚型。这是1994年11月国际病毒学命名委员会讨论的意见,可供参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4 01:19 , Processed in 0.09123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