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6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共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由南方医科大学侯金林教授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王福生院士、北京大学鲁凤民教授以及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戴立忠、天下仁心有限公司廖家杰、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喜全等协同完成的项目《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慢乙肝防治面临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重大问题,经过20余年的协同攻关,在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转化医学的理念,首创一系列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案,揭示与治疗应答和疾病进展的新机制,创新并推广纤维化和病毒定量的新技术,这些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慢性肝病研究的科技进步,开拓了慢乙肝个体化治疗中国之路。 作为乙肝大国,目前国内尚缺乏高灵敏的核酸定量检测试剂,而乙肝病毒定量检测对于患者启动治疗、调整方案以及停药至关重要,否则容易误判误治!项目组经过艰苦攻关,自主研制出新型乙肝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范围等质量参数与国际主流试剂相当,而价格明显低下,已在全国100多家省市三甲医院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应用。针对传统肝组织纤维化半定量分析系统不能充分有效地反映复杂的组织学信息,不能满足临床实践需求这一缺陷,项目组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结构学定量创新肝活检诊断的新技术。这种技术不需组织染色,用计算机扫描组织纤维自发光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行准确精细和可重复性地测量分析,满足临床诊治需求。针对乙肝发病沉默和隐匿性的特点,项目组通过大规模队列肝硬度测量的系统随访研究,确定了我国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界值以及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流程,可使60%~80%慢乙肝患者免于肝活检,同时形成国内首个专家共识,引领了肝硬化无创早期诊断新方向。 项目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被纳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国宣讲—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管理和优化治疗,在全国41个城市巡讲,培训医务人员6000余名,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使27万例乙肝患者受益,5年来共避免了约10 万例耐药患者的产生,减少了因耐药带来的负担,节省大量医疗资源,造福中国广大慢乙肝患者,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